GDP精读2:GDP的严重缺陷,和被高估了75%的经济成果 re

前文回顾:

GDP精读1:GDP的三本账,和GDP收入法的“终极分解”

 

众所周知,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最常用指标。

但是大家是否知道?----

  • 其实GDP这个指标本身存在【严重的缺陷】---- 投资被【重复计算】;
  • 若用GDP衡量一国的经济成果,则会导致中国的实际情况被【高估】75%!

 

GDP精读的第2篇中,彬老湿就来聊一聊GDP指标的【缺陷】。

 

******************<目录>******************

 

基础回顾:只有【最终消费品】,才是真正的【经济成果】

一、GDP指标的缺陷:被【重复计算】的【I:投资】

二、被高估了75%的【经济成果】

三、一个更靠谱的指标:不是GDP,而是NDP

四、那我们为什么还在用GDP

 

附录:一个实际生产的例子,很直观就能看懂GDP和NDP

 

**************<正文开始>*************

基础回顾:只有【最终消费品】,才是真正的【经济成果】

人类经济活动中,会生产出很多东西,包括:

1)最终消费品 ---- 直接可以拿来【吃/穿/玩/用….】的东西

  • 包括:实体消费品:食品、饮料、衣服、肥皂、IPhone
  • 以及:无形消费品:各类服务(马杀鸡等)

 

2)中间投入 ---- 在【最终消费品】生产过程中间接用到的:

  • a)原材料:如钢铁、面粉、布料,
  • b)生产设备:如炼钢炉、烤面包机、缝纫机等

 

而在这些里面,

  • 只有【最终消费品】才是经济成果
  • 只有【最终消费品】才是经济成果!!
  • 只有【最终消费品】才是经济成果!!!

---- 而【中间投入】,不算经济成果。

 

因为1:人只会享用【最终消费品(如:面包),而绝对不会【中间投入(如:面粉 / 烤面包机)直接放进嘴里

  • 甚至,你可能曾在21°C买过很多面包,却从没见过【面粉】或【烤面包机】长什么样子。
  • ---- 中间投入,跟我们的生活毫无关系

因为2:中间投入的价值,【已经包含】在【最终消费品】的价格中了。

  • 如上一篇中用到的例子,若生产一台价值5,000元的iPhone,在其价格形成过程中,
  • 已经包含中间投入:1)原材料价值1,500元的零件,
  • 以及中间投入:2)生产设备:500元的生产设备折旧(设备使用费)(*1)

注1*:【折旧】= 折算下来的设备使用费

比如:如果一台用于生产IPhone的设备(生产线等)总价500,000元,在其使用寿命中一共可以生产1,000台IPhone ---- 那么平摊下来,每生产1台IPhone所需的设备使用费(折旧),就是500,000 / 1,000 = 500元。

最终我们只能说:社会创造了价值5000元人民币的经济成果(=5000元的IPhone),

不能:社会创造了(5000IPhone + 1500元零件 + 500元设备折旧 = 7000元)的经济成果 ---- 那样的话,显然中间投入的部分就被【重复计算】了


一、GDP指标的缺陷:被【重复计算】的【I:投资(中间投入)】

 

实际上,今天的GDP指标已经【正确地排除】了【中间投入:原材料】的价值:

---- 统计局不会将原材料的产量计入GDP

但另一方面,GDP指标却【没有排除】【中间投入:生产设备】的价值!

---- 这将导致【生产设备】GDP核算中将被【重复计算】!

  1. 在生产设备(例:烤面包机)刚被生产出来的时候,会在当年的GDP中被记录一次;(在支出法账目(注2*):【投资I:生产设备】中。这里记录的是设备的总价)
  2. 而在未来年度中,又会作为最终消费品(例:面包)价值的一部分,再被记录一次;(在支出法账目【民间消费C】。这里记录的是现存设备当年的折旧 = 平摊设备使用费)。
  • ---- 显然两者【重复】了。这,就是GDP指标的缺陷
  • ---- 而这个缺陷,导致中国的【经济成果】被严重【高估】!
  • ---- 实际上根本没有你想的那么多。
**************************************
* 注2:关于【支出法】:前篇已经介绍,GDP有三本账目:生产法、支出法,收入法,三种计算方法完全一致。这里的【支出法】,指的是从【购物者】的视角(花钱买东西=支出),来观察经济成果
我们可以把全社会的【购物者】分成下面几类,并分别计算他们【一年中为了买东西而花掉(支出)的钱】,并加总,就能得到全年的经济成果(经济成果 = 买到的东西的价值 = 花掉的钱的量)。
1)民间居民:民间花掉的钱,支出法中记录为【C: 居民消费】
2)政F:国家花掉的钱,支出法中记录为【G:政F支出】(包括兴建公共设施:高铁、5G网络等;包括公务猿工资等)
3)投资人(包括企业 & 个人):支出法中记录为【I:投资】(包括:中间投入:生产设备、库存、新建房地产
(* 实际上,除了【中间投入:生产设备】外,整个【I:投资】科目中的项目,都存在【重复计算】的问题 ---- 库存:跟未来的销售额重复计算;新建房地产:跟未来居民消费C中的住房支出(租房租金或者自住房虚拟租金)重复计算)
4)外国消费者:支出法中记录为【NX:净出口】(中国净出口到国外的商品,最终被外国买家买走了)(* 这一部分虽然没有直接被国内居民用掉,但是由于净出口赚来了美元 = 以后随时可以去买美国货的权利凭证,因此,这部分也算是实实在在的经济成果。)

最终:
GDP总和 = 居民消费C + 政F支出G + 投资:I + 净出口NX,
经济成果 = 居民消费C + 政F支出G + 净出口NX,
---- 结论:【投资:I】被【重复】计算!
**************************************

二、被高估了75%的【经济成果】

 

接下来让我们估算一下,中国的【经济成果】到底被高估了多少?

---- 这就涉及中国GDP支出法账目中,【投资:I】的占比

很不幸,对比中美日这三个主要国家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

  • 中国的【投资:I】的占比是最高的,高达总GDP的【43.1%】(2019)
  • 即:每100元的GDP中,就有43.1元是因为【重复计算】,而【虚高】的数!水分最多...

反过来说,中国真正的【经济成果】,其实只占到了GDP的56.9%... 几乎只有一半

  • 因此,若你用GDP来衡量中国的经济成果 ---- 那么恐怕,那个数据被【高估了75%】...
  • (注:高估比例 = 观测值 / 真实值 –100% = 100% / 56.9% - 100% = 75% )
***************************
注*3:诚然,其他国家也有【投资:I被重复计算】的问题,但是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出,美国和日本的【投资I】占比都很小,分别只有20.5%和24.6% ---- 换句话说,美日GDP中的水分很少。扣除投资I后剩下的80%左右的GDP,都是他们实打实的经济成果。
注*4:另外,在比较不同国家的GDP或是经济成果时,其实还有很多必须注意的事情,比如汇率和购买力等 ---- 那些将在下一篇详细讲解。

三、真正可靠的指标:不是GDP,而是NDP

 

这个其实很简单,只要把GDP的全称写出来,相信大家就都明白了:

  • GDP = Gross Domestic Production
  • NDP = Net Domestic Production
  • ---- GDP生产设备的折旧 = NDP

 

换句话说,原来GDP评估的是一个国家的【毛(Gross)生产总值】:

  • ---- 类似企业的【利润】:其中还有部分费用没有扣除呢!

NDP才是评估了一个国家的【净(Net)生产总值】:

  • ---- 就像企业的【利润】:这才是企业的真正成果

 

来一个直观的类比图:

显而易见,相较于GDP,NDP才是更加靠谱的指标。

  • ---- 就好比,你如果只看中石化的【毛】利润,你也许会惊呼:哇塞,【爆赚】XXX亿!
  • ---- 但如果你看他的【净】利润,你也许又会惊呼:卧槽,【巨亏】192亿!
  • (2020年1~3月实际值)。
**************************************
注5*:注意,虽然NDP从【长期看】能够正确评价【经济成果】;但是在【短期内】仍然可能导致【经济成果被高估!---- 具体见附录。
注6*:如本文最早说的,真正的【经济成果】,只包括【最终消费品,也就是,GDP【支出法中的C+G+NX】~
---- 评价一个国家的真正经济成果的话,只要把这三个加起来就行了~

四、那我们为什么还要继续用GDP

 

这个也很简单 ---- 因为【数据来源】有限…...

  • 统计局拿不到所有企业的【折旧】数据… 而这个情况,全球都一样。
  • ---- 因此,GDP作为相对【便于统计】的指标,一直沿用至今。

本篇总结:

  1. GDP虽然是最常用的的经济指标,但却存在严重缺陷
  2. 真正的【经济成果】,只有【最终消费品】GDP支出法中的【C+G+NX】
  3. 相比GDP,NDP是一个更靠谱的指标,只可惜统计不出来。

因此,如果只看自己国家的GDP总值,其实真的不能说明什么。

若想真正了解祖国,我们需要进一步看到 ---- 她的强、她的弱,以及她的真实

 

***************<正文完>**************

附录:举一个实际的生产例子:

  1. 第一年:生产1台用于生产IPhone的设备(生产线),价值1,000,000元,预计可以使用5年,5年满后报废 ---- 那么,平摊下来,平均每年的设备使用费就是200,000元
  2. 从第一年~第五年,该生产设备满功率运转,每年可生产100台IPhone
  3. 每台IPhone售价5,000元,若每年产100台,产值就是500,000

结果如下:

我们可以看到:

  1. 经济成果 = 只有IPhone(最终消费品:C)
  2. 长期看:累计NDP = 累计经济成果 ---- 正确评价
  3. 短期内:累计NDP >累计经济成果 ---- 暂时存在高估
  4. GDP >NDP>= 累计经济成果 ---- GDP永远存在高估

 

~Fin~


GDP》篇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