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2:苏联经济的真相 ---- 有大炮,却没有黄油 re

前文回顾:

如前文所说:

在马克思起笔撰写资本论的184X年代,正是欧洲产业革命的爆发期。在1)飞速进步的科技、巨大的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大幅摩擦性失业”,以及2)普遍超生(人均生6个+的小孩)带来的“劳动力大幅供过于求”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欧洲的底层劳工面临着:就业难、工资低,工作环境差,以及随之而来的生活条件艰苦等问题

当年的马克思绞尽脑汁想找出导致工人们穷苦的真正原因、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最终,将责任归咎于“资本家”身上 ----“资本家的残酷剥削才导致了劳工的贫苦!”“资本家的利润就是从劳工那里榨取来的剩余价值!!”……

而苏联作为首个以“消灭资本家剥削”为宗旨的国家,其经济表现究竟如何呢?

本篇,就让我们看一下:真实的苏联经济,到底是怎么样的。

 

**************<目录>**************

 

一、人民想要“黄油”,而苏联却选择生产“大炮”

  • 现实1:产能低下、只能实现“共同贫穷”式平等
  • 现实2:产品与需求严重错配 ---- 上得了太空,却造不出足够的“黄油”

二、失败了的理想

  • 现实3:价格全由国家定 ---- 实则带来了更大、更容易的...
  • 现实4:弄不好比农奴制时期更像 ......

三、其他关于苏联经济的【假象】 VS 【真相】:

  1. 产能巨大?
  2. 航天领域很强?
  3. 看似“全民都有社保福利”?
  4. 苏联工人不用担心失业,很幸福?
  5. 苏联解体后,人民都很痛苦、很愤怒,大声骂街?

尾声:那个“理想”、那个“现实”,和那个“未来”

 

************<正文开始>************

一、人民想要“黄油”,而苏联却选择生产“大炮”

参考资料:

 

我们知道,苏联想要实现的【主要理想】

  • 强大的生产力、人民物质生活富足;
  • 消灭阶级、消除巨大的贫富差距,实现平等

---- 那么,这些理想后来都实现了吗?

现实1:产能低下、只能实现“共同贫穷”式平等

 

1、“打倒资本家、抢夺生产资料”---- 破坏了生产力:

经济史1中分析的,这样的做法实际上:

  • 吓跑了潜在资本家(投资)、阻碍了资本积累;
  • 破坏了原本优质的生产关系、降低了产能和资源配置效率;
  • 最终,反而减少了就业机会降低了社会产能 ---- 加剧了劳动力供给过剩,完全是帮倒忙

 

2、“计划经济”---- 极大地破坏了劳动积极性、阻碍了稀缺资源的再分配: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是否用“市场(本质是利润or欲望)”来做资源调配的风向标

首先:“市场经济”

  • 即:自由、自发的民间经济无需“统治者/上帝”来“告诉”人们你该干嘛干嘛;
  • ---- 而其实,这才是人类社会的“自然形态”:人类作为一种生物,天生就是“忠于生存本能”=“追求欲望”的。
  • 比如:在最基本的欲望:“饥饿感”的驱使下,原始人们会更多地将时间和精力(=社会资源)投入于“搜寻食物”(=第一产业)上;
  • 而只有当食物充沛(比如已经进入稳定的农业社会后)后,第二层级的欲望:“安全欲”才会超过“饥饿/进食欲”,驱使人们将更多时间和精力(=社会资源)用于“建造房屋、打磨武器”(=第二产业的雏形)
  • 最后,只有当城坚墙固、人们已经觉得“高枕无忧”之后,第三层级的欲望:“精神追求”才会浮现出来,让衣食无忧的文人墨客们能有时间精力去吟诗作对(=第三产业的雏形)……

简而言之:

  • 在“忠于欲望”的生存本能下每一个人都很清楚,自己当前“最想要的是什么”
  • ---- 而这,会驱使人们将时间精力(以及其他社会资源)用在“最有必要的地方”,比如:“肚子饿的农民(最想要食物)”是绝对不会浪费时间去“吟诗作对”的;
  • 在这个过程中,1)一切社会资源都会得到“最优化的配置= 都用在刀口上”;2)人们也将会得到最大的满足产出”和“需求高度匹配

而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人类文明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1)社会分工程度也高度精细化 ----

  • 人类社会的生产模式将从几千年来的“自给自足=只生产自己想要的东西(满足自己的欲望)”,转换为“生产别人(整个市场)想要的东西(满足别人的欲望)+ 再相互交换(贸易)”的形式:比如,牙刷厂的工人能生产出成千上万把牙刷,而他自己只需要其中的1把,剩下的都是为了满足市场上其他人的需求。
  • 参考:贸易1:“贸易带来利益”的基本原理 ---- 关键不是你能【生产】什么,而是你能【买到】什么!
  • 这时候,就必须解决一个关键的问题:“我怎么才能知道,别人(整个市场)想要什么?想要多少呢?”----“我”无法知道“别人的欲望”是怎么样的。

2)于是,“利润(=市场机制)”替代了“欲望”,成为了文明社会的“市场风向标”----

  • 当一样东西被更多的人所需要时,往往会出现短缺、供不应求、价格飙升的现象;此时,生产该产品的厂商(工匠)短期利润也将大幅提升(如前一篇所述,这属于“超额利润”范畴);
  • 而飙升的利润率,将在整个市场形成“风向标”效应吸引更多的厂商(工匠)转行来生产这样短缺的商品(想获得同样高额的利润,分一杯羹)
  • ----最终,该商品的供给缺口将被快速填补,市场总需求快速得到满足,最终商品价格也将下降、厂商超额利润归零 ---- 市场重归平衡

最终,正如“古代人在欲望的驱动下行事”一样,

---- 现代人在“利润 = 市场机制”的驱动下

  1. 一切社会资源都会得到“最优化的配置= 都用在刀口上”;
  2. 人们也将会得到最大的满足产出”和“需求高度匹配

 

另外请注意:

1)市场机制(=利润驱动=资本主义)的形成,可比马克思所想的早太多了!

  • 根据欧洲经济史的课程,早在中世纪领主制中期(10世纪之前,欧洲经济就已逐渐从“纯自给自足”转型为“利润驱动下的社会分工型”生产模式了!----
  • 比如职业间的分工:农民、手工业者、商人;比如产品/地区间的分工农村主要生产基本的粮食和特供城里贵族的高档红酒等,而服装/刀剑等手工业工匠则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

2)而利润=市场机制是如何驱动上述转型的呢?----

  • 很简单地举个例子:有钱人(领主贵族阶层)都住在城市里,他们拥有巨大的消费力(货币财富),自然会导致城市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 这就会促使“商人”的诞生,他们从农村或是遥远的其他地区采购稀缺品、运进城里销售就能轻松获得利润
  • 而当“商人”也越来越多时,竞争就会加剧、利润就会下滑,商人们为了能确保获利/不亏本,必须动足脑筋 ---- 而这层需求又导致了诸如“价格指数”的发明、“职业价格情报贩子(后来的新闻媒体,和商品交易所)”的诞生,以及“公认商业规则(后来的法治体系)”的形成,等等 ---- 进一步促进了人类文明化的进步。
  • 如下图,是1531年比利时安特卫普的某交易市场 ---- 那个年头的市场可不是“实物商品买卖”的场地哦,而是商人间“交换价格信息”的场地!
  • --- 由此,“价格= 可获得的利润=市场真实需求”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因此我们说:

  • 其实人类几千年来,就一直是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由利润驱动、经市场调配,由民间自发行为所主导的经济模式!

 

其次:“计划经济”:

明白了上述道理后我们就会知道:所谓“计划经济”其实违背了人性,是与正确做法逆向而驰 ---- 最终只会事与愿违,甚至带来灾难

  • 计划经济的“大锅饭”下,人们做多做少,都不会影响自己的报酬;做得好做得坏,更是分毫不差 ---- 那么,谁还有意愿去努力呢?
  • 人们将失去“欲望的激励”---- 即:几千年来驱动人类生存和进步的根本因素。而失去欲望的物种,很可能将走向自我毁灭 ---- 比如:若是失去食欲,生物体直到饿死都不会知道要去吃东西;若是失去性欲,生物体会嫌麻烦而根本没有人去啪啪啪,最终因没有后代,整个物种都会消亡;
  • 逐渐地,大多数人都会变得好吃懒做、混吃等死 ---- 这将使生产力显著下降资源配置显著低效创新停滞越活越倒退。这些在苏联和中国当年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中,都得到了映证。相反,在中国改革开放、农业重新改回承包制(重新获得利润)之后这些问题立刻药到病除

最终,“计划经济”的大锅饭:

  1. 也许表面上确实能让“人人平等”(毕竟大家做多做少都没差),但实际上,那却是以大幅度破坏生产力为代价的:
    ---- 换句话说,计划经济下只能实现“共同贫穷”式的平等
  2. 也许计划经济下的工人们确实“再也不用担心失业”了 ---- 但要知道:原始社会的人们也是“从来不怕失业”的呀!
    ---- 正因为生产力低下,人们哪怕从早忙到晚,也不见得能生产出足够顿顿吃饱的粮食,和足够的蔽体之衣!怎么可能会担心失业… 但你能说,那就是理想的社会吗?

 

现实2:产品与需求严重错配 ---- 上得了太空,却造不出足够的“黄油”

 

“在‘生产黄油(人民想要的)’还是‘生产大炮(政F 想要的)’的选择题中,很明显苏联政F 选择了大炮。”

这是西方经济学教材中,对苏联的最常见评价之一。

  • 即:一方面苏联看似有着巨大的【总体】生产力钢铁、大炮、甚至载人航天器
  • 但另一方面,苏联的日用品供应却存在经常性的不足!特别是:粮食、黄油、衣物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
  • ---- 苏联的生产力,与民众的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错配”!
  • ---- 作为结果,人们若想购买黄油、衣服等日用品,往往需要在商店门口排上几个小时的长队!一旦来晚了,最后就可能什么都买不到!就算你有再多的钱也没用!

那么,到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1、“国家意志”代替了“民间需求”

其实很简单,我们知道,同一时刻一个国家的潜在【总产能】是一定的(主要取决于资本劳动力的存量客观因素)。

若简单假设苏联只生产两样产品:黄油大炮,那么:

  • 生产更多的黄油,则意味着只能生产更少的大炮零和博弈);
  • 反过来说:黄油产量不够,则往往意味着大炮产量太多了!

那么,具体生产多少黄油和多少大炮,又是由谁来决定的呢?

---- 显而易见,计划经济的苏联:所有的经济行动,都要受中央计划局(比如“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苏联国家价格委员会”等)的统筹

  • 产量、价格、工资等等,都必须采用“上头定好”的数字。甚至,如果没有上头下达的“生产指令书”,工厂将根本无法获得生产所需的原料和设备(由物资部门统管),举步维艰。
  • 因此,黄油产量之所以会不够,完完全全是中央计划局的问题!(除了中央计划局,没有任何其他人,可以左右产量 ---- 想找一个甩锅的人都找不到)
  • ---- 国家故意压低了黄油产量,而优先生产大炮
  • ---- 即:“国家意志”代替了“民间需求(=市场经济下产量的决定因素)
  • ---- 人民群众成为了“代价”“牺牲品”,甚至可能接近......

 

2、“计划跟不上变化”,大量产能被浪费:

现代人相信都很清楚,“市场”中蕴含着海量的信息,且无时无刻不在变化!

  • 数以千万记的工人、成千上万的产品,青菜萝卜各有所爱的需求……
  • ----在苏联那个连计算器都没有的年代怎么可能仅靠中央计划局的几个人脑,就制定出“最优的生产方案”呢?… 这不是搞笑么?更何况计划局的生产计划往往是提前半年制定的,等到工厂正式投产时,早已时过境迁…… 这无疑会导致“计划赶不上变化”,加剧“产品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 特别是在日用品方面、特别是到了80、90年代之后,哪怕是苏联的民众,思想都逐渐开化了 ---- 比起苏联那些“简单粗暴”、“毫无个性”的“粗线条产品”,民众越来越追求产品的多样化:食品想要不同的口味、衣服想要不同的款式,书籍想看不同的内容…… ---- 而这些都是中央计划办不可能考虑到的。

最终,在低效的中央计划下,大量的产能都被浪费了

  • 例1:钉子:造出来可能根本就没人买:

参考:极简:苏联经济史、问题,和必须改革的方向(译文)

  • 例2:书籍:书写出来根本就没人读
参考:萨缪尔森《经济学》P513

3、“排队劝退”代替“涨价劝退”

话说回来,为什么苏联商店门口老是要排长队呢?原因有几方面:

  1. 既然日用品产量不足,就只能限量供应
  2. 那么,如何决定【谁能获得这些限量商品】?---- 正常市场经济下,对于供不应求的商品,只要【涨价】就行了:价格的上升将“劝退”一波购买力差的消费者,降低总需求,最终使市场供求关系重新达到平衡;
  3. 然而碍于面子,苏联政F 却不允许涨价(“只有万恶的资本主义,才会发生借机抬价的现象!!”);同时更不允许出现“商店货柜全被抢购一空”的情景(“要被西方笑话的!”)
    ---- 一方面没有里子,一方面又不能丢面子,这让底下办事的人如何是好?
    ---- 唯一的办法:奥义:“排队劝退”……
    ---- 故意限制商店的数量、降低商品的销售速度,最终:货卖完时,商店也正好下班关门 ----“还在门外排队的同志们~ 抱歉,不是我们没货了哦~而是下班时间到了~~ 麻烦明天再来(排长队)吧~~”

最终,无尽的排队过程显然会“劝退”一部分买家,降低总需求…

另注:显而易见,“排队劝退”会比“涨价劝退”产生更多的不必要的“社会成本”

  1. 排队时间:社会资源的浪费;
  2. 没有涨价,就没有超额利润无法传递出“商品稀缺”的信号 ---- 最终不利于企业增加该产品的再生产、导致产品长期供不应求

二、失败了的理想:

 

苏联时期的第二大理想,显然就是这些了吧:

  • 消除剥削;
  • 废除奴隶制(沙皇俄国时期曾有很长的农奴制历史);
  • 工农阶级当家作主。

---- 那实际上,苏联做到了吗?

现实3:价格全由国家定 ---- 实则带来了更大、更容易的......

---- 这一点很好理解:管物价的人随便调一下价,就能轻松剥削一个群体!

 

让我们从“GDP三面等价”的视角来分析这个问题:

最终,当社会供求平衡时,理应:总生产 = 总收入 = 总支出

且这个等式对于黄油和大炮都成立。如下图:

不难看出,在整个经济循环中:

---- 苏联政F共有3种方式,可以轻松地剥削劳工!

 

第一:直接调节产量

  • (如前文“国家意志代替了民间需求”中所说)苏联中央计划局,可以轻松地通过压低黄油的产量,来达到剥削劳工的目的----
  • 劳工忙活了半天,最后大部分的总产值(大炮)都被苏联政F剥削走了,而劳工自己所能得到的:只有少得可怜供不应求的黄油
  • ............................
  • 同时在这种方法下,劳工将对剥削的存在一无所知!

 

第二:调高劳工税率

  • 这是市场经济国家主要使用的征税方式;
  • 特征是:劳工收到全部工资,从中抽出一部分交税
  • ---- 因此劳工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被政F 抽走了多少税金!

在这样的征税模式下,政F的收支明细非常清晰、民众也会更有纳税人意识:

---- 最终,若是一个政F 乱收税、猛收税的话,显然会迎来纳税人们的“亲切问候”,比如:

参考:【转】一口气税收史(中国篇 - 整合)

 

第三:直接压低工资!

  • 为了避免上述尴尬场面,苏联政F 还有第三种方法:
  • ----既然“先发薪再收税”会被民众看出端倪,那就稍微改一下:“打一开始就只发很少的工资”,不就行了?~~ 反正工资也是苏联国家价格委员会统筹的~~
  • 这样的话,都免得向劳工去收税了~~~ 说不定无知的群众还以为自己国家是“低税率良心国家”呢~~~ 耐撕~~~
  • 在这种方法下,劳工同样将对剥削的存在一无所知!

那么,苏联实际采用了哪一种剥削方式呢?---- 第三种!

根据日本学者的研究,苏联的“劳工剥削率(即:(GDP-总工资)/GDP)”远高于西欧

  • 西欧国家的“劳动剥削率”往往只有20%~40%
  • ---- 而在苏联,就算是“改革重组”时期,也高达60%
  • ---- 劳工产出的一大半都被剥削走了!!

参考: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 ---- 平成14年度 外務省委託研究「プーチン政権におけるロシア社会・労働法制の改革」:第一章「体制転換と労働法制」(森下敏男)

 

现实4:弄不好比农奴制时期更......

归根结底,“奴隶社会”有哪些主要特征

  • 让我们看一看埃及的例子吧;
  • ---- 要知道:古埃及虽然被列为四大“文明古国”,但同时,埃及其实是一个残酷的“奴隶社会”!

在“奴隶社会”下的古埃及

  • “奴隶(国民)”们付出了大量的劳动结果产出的绝大部分被“贵族(统治者)”们无偿剥削走了!最终留给奴隶们的,只有少得可怜口粮(黄油);
  • “贵族(统治者)”们明明什么都没付出,却无偿占有奴隶的大量产出肆意使唤奴隶们去建造各种与奴隶自身毫无关系的“面子工程(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大炮/载人航天)”---- 以此,好在国际上名(耀)垂(武)千(扬)古(威)!
  • 最后,“贵族(统治者)”的身份还是先天注定 ---- 讲究“血统”;
  • 而奴隶们,要么就是害怕贵族的屠刀而“有苦不敢言”;要么,就是“生下来就已经是奴隶”---- 连“自己正在被贵族剥削”这件事不知道…… 奠……

 

好了,相信聪明的童鞋已经明白里面的道理了。

接下来,让我们简单看几个具体的例子吧:

1)农奴:工农业剪刀差、乌克兰大飢饉 ---- 已可比肩希特勒

工农业剪刀差:

  • 即,苏联利用垄断的定价权,人为将农产品价格压得很低(降低农民收入),用来补贴重工业(大炮)的生产;
  • ---- 其实就是前文所说的第三类剥削方式。
  • 苏联初期用这种方式剥削了大量的农业剩余,这才使得工业快速发展。而在剥削农民的过程中,又使用了大量的暴力手段强征豪夺留下了一片片白骨(后述)
  • ---- 简直就是建立在农奴制基础上工业化

(下图)其中有日本学者这么记录:

  1. 苏联强制收缴农民从地主手中抢来的土地,将农民全都关进“集体农场”;
  2. 苏联从集体农场收粮的价格,却低到几乎等于免费
  3. 农民自然进行了激烈的反抗,但最终都被毫不留情地灭杀、或者发配极寒的西伯利亚做苦工

参考:ソ連型システム崩壊から何を汲み取るか──コルナイの理論から 松尾匡

 

乌克兰大飢饉 ---- 比肩希特勒的犹太人大虐殺

  • 苏联剥削农民诸多血案中,最有名的就是“乌克兰大飢饉”
  • ---- 在苏联的暴政+强征下,原本被美誉为“欧洲粮仓”的乌克兰,居然出现了惨绝人寰的大飢饉……
  • 乌克兰政F 至今仍在指控该大飢饉为苏联蓄意发动的种族滅絶,并已有20多个国家表示支持乌克兰……
  • ---- 毕竟,死亡人数高达250~1450万(各口径波动很大),弄不好已经超过希特勒的犹太人大虐殺了(约600万)……

参考:百度百科:乌克兰大飢饉 维基百科:乌克兰大飢饉

 

2)工奴:压低工资、禁酒禁欲,逼劳工多劳作 ---- 堪比“周扒皮”

压低工资、剥削产出什么的就不再重复了,

与此同时,为了让工人们“尽可能多地多干活”,苏联出台了一系列限制娱乐的法令:

禁酒令:

比如:1929年由苏联政府和地方政权决议出台《劳动者规章》,宣布禁止酗酒,这一举动导致大量酒馆关门大吉。1928年《戒酒——生活的准则》杂志开始组织发行,该杂志严厉批评酗酒行为并鼓励和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啤酒需求的急剧下降使得莫斯科、列宁格勒和苏联其他一些城市许多大型啤酒厂倒闭或减产。后续1958年、1972年、1985年都出台过限制酒类的规定。

禁欲主义:

  • 为了解决大量苏联青年因性生活不检点而“精神萎靡”(没心思劳动)的问题,苏联将问题政Z化,动用宣传机器大肆宣传禁欲主义(具体如下图);
  • 在乔治奥威尔的《1984》中,女主角就是以标准的“禁欲勤劳好青年”形象登场的。

看完上面两个例子,大家还记得《半夜鸡叫》里的周扒皮吗?

---- 为了让农民能更早起来干活(=剥削更多的劳动),地主周扒皮不惜半夜爬起来学鸡叫,逼农民早点起床!

那么现实中的苏联就是:

  • 为了让劳工能节约精力,从事更多的生产(=剥削更多的劳动),苏联不惜限制战斗民族最爱的酒类销售、并宣扬禁欲主义……
  • ---- 大概恨不得青年们能把啪啪啪和之后的贤者时间都用来搞生产吧……

三、其他关于苏联经济的【假象】 VS 【真相】:

 

明白上述原理后,苏联的其他经济现象也都很好理解了:

1、产能巨大?

真相1:(如极简:苏联经济史所述)由于缺乏市场机制,

  • 苏联很多产品都只是“造出来就行”的充数品、根本不顾及市场实际需求,
  • 最终恐怕根本就没人买(大部分都浪费了);

真相2:别的先不说,苏联的官方统计数据本身,恐怕就不可信

  • 很多研究苏联经济的国学者,都给出了远低于苏联官方数据的估计
  • 甚至有些学者宁愿引用美国CIA估算的数据……

↑ 出处:《近代経済成長の挫折:ソ連工業の興隆と低迷》栖原 学

↓ 小说《1984》中也描绘了这样的桥段:所有的产值数据都被“真理省”肆意篡改,因此根本无从比较/ 知晓现在的生活水平到底是不是比以前好。

真相3:贸易5:“资源的诅咒”:为什么俄罗斯(包括苏联)制造业【注定搞不好】所说,

  • 苏联实际上是一个“资源密集型”国家(石油天然气出口量全球第二);
  • 因此在工业方面根本没有比较优势,最终在残酷的国际竞争中原形毕露、尽显疲态
  • ---- 机械设备日用品(特别是粮食)都只能靠大量进口!
这是俄罗斯2009年的数据,苏联时期估计总体也差不多

2、航天领域很强?

真相1:“载人航天”就类似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金字塔”

  • ---- 显然是统治者的“面子工程”,对普通民众根本无益。因此:
  • 1)载人航天越是强,就说明民众被剥削得越严重(如前述);
  • 2)1960年代别国载人航天不强,仅仅是因为别国根本没有对此进行多少投入(需要动用国民税金,会遭来反对);
  • 3)而一旦1980年代美国认真投钱跟苏联竞争了,苏联就立马败下阵来 ---- 不论科技功底还是商业机制,都没法比

真相2:“资源浪费型”经济:经济增长主要靠资源的无脑投入!

  • 如下图:1960年之后,苏联的TFP(全要素生产率:简单说就是科技附加值)增长率一直处于极低的水平(1%都不到)
  • 取而代之,苏联的经济增长主要都体现为无脑的资源投入(即:G(K),资本形成量)---- 大炼钢铁、大修铁路、大建输油管:一路通到西伯利亚…
  • ----而这些,仅仅是“已有技术的重复使用”罢了,最多是“磕了伟哥后的短期冲劲”,而无法带动经济长远增长

更有甚者,在这个过程中,苏联的自然环境遭到了重大的破坏----

  • 资源被过度开采 & 浪费(原本的矿/油井都在西边的莫斯科周围,而几十年后,都挖到最东边的西伯利亚去了…);工业乱排放;以及最有名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更是造成了巨大的核辐射区……
  • 如下图,深色的都是污染区… 具体就不翻译了…

3、假象:看似“全民都有社保福利”?

这个很简单:已知苏联政F 从民众手中剥削了巨大的劳动剩余

  • ---- 那么,从中“稍微吐一点出来”用于医保社保,还不容易么?……
  • 更何况,医疗服务人员的工资也是受统一管控(压低)… 这等于降低了苏联政F的负担,减少了所需回吐的利益…
  • ---- 因此,“因福利好而歌颂苏联”就等于是“被卖了还帮人数钱”…

 

4、假象:苏联工人不用担心失业,很幸福?

真相1:为了打造“社会主义没有失业”的表象(面子工程),苏联企业普遍存在“过度雇佣”的现象:人员冗余、效率低下。同时,苏联的一些资源分配政策,都跟企业的雇员规模直接挂钩,这更是加剧了“过度雇佣”;

  • 而另一方面,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苏联企业,根本不用面临什么竞争、且有国家兜底 ---- 哪怕人员再冗余、运营效率再低,企业也不用担心破产裁员,因此更加有恃无恐;
  • 结果,大量的苏联工人,就跟中国国企/事业单位的员工一样:“每天只要看看报、喝喝茶就行了;没什么事做,而福利待遇却还很高
  • ---- 你说他们能不幸福?… 多少中国人梦寐以求地想过这种国企生活呢……

真相2:然而,这绝不是好事啊!

  • 人只有在竞争& 鞭策下,才能不断前进!
  • 最终“温开水”般的苏联企业,注定会被甩下时代的列车 ---- 科技创新停滞、人员再分配困难,并完美地错过了80年代开始的信息化革命……

 

5、表象:苏联解体后,人民都很痛苦、很愤怒,大声骂街?

真相1:彬老湿就问两个问题:

  1. 如果一家中国国企突然进行私有化改革,原本冗余的低效员工被淘汰了、丢了铁饭碗 ---- 他们能不痛苦、不大声骂街吗?
  2. 在朱镕基90年代大刀阔斧的“低效国企大改革”中,发生了成千上万的国企员工下岗 ---- 当年的人们怕是把朱镕基十八代祖宗都骂遍了吧?
    ---- 然而,放到今天再看,海尔、格力、美的等优秀民营企业哪家不是从原本的破国企的废墟中脱胎换骨、浴火重生的??
    ---- 不破不立,若想要真正的强大,就必须从“温室”和“温开水”中爬出来,直面风浪,逆流而上。

真相2:所以一样的道理,苏联解体后民众骂街,就类似于朱镕基刚改革完国企之后的情形:

  • ----几十年来从未经历过竞争的民众,突然就被抛进了贸易自由化的激烈竞争中,想必一定会有大量的不适应,和摩擦性阵痛
  • 极简:苏联经济史所说,早在苏联解体之前的8个月,日本学者就已成功预言了这样的情形 ---- 苏联劳工可能宁愿继续“泡温开水”,也不愿意面对竞争

P.S.:肯定有童鞋要问了:按理说,几十年后,当所有民众都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之后,一切应该就恢复正常了才对啊?(比如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立刻就腾飞了)---- 那么后来的俄罗斯,为什么仿佛没有这样的迹象呢?

  • 答:如贸易5:“资源的诅咒”---- 为什么俄罗斯(包括苏联)制造业【注定搞不好】?通篇都在说的:俄罗斯跟中国的先天条件完全不一样
  • ----“资源的诅咒”和“90%国土位于极寒地带”这两点,让俄罗斯的制造业注定没有竞争力!---- 而这,跟苏联解不解体没有关系!(只跟俄罗斯是否愿意“把油井封印起来、权当资源不存在”有关系囧)
  • 简单总结:不懂经济的人,可能会把“苏联解体后的经济差”的责任,错误地归到“解体”头上。然而学了正规的经济知识之后我们就会知道:事实并不是那样。

 

**************************************************

尾声:那个“理想”、那个“现实”,和那个“未来”

 

后人对马克思的“理想”,是如何传承的呢?

马克思资本论(1867)--> 列宁建立苏联(1922)--> 斯大林掌权(1924~1953)……

---- 苏联人心里的“理想”,还是当年的那个“初衷”么?

 

不直接评论了,请参看这篇文章 ----

认识【苏联】:理想主义者【陈独秀】的最后见解

…………

“以史为鉴,方为智者”这句话已经被说了几千年。

而更为关键、也更为难得的还是:“不管历史多么沉重,都必须去面对和反思”,只有这样,有可能防止灾难的重演

在陈独秀逝世已近80年的今天,这个世界到底将走向何方,还要看当代的我们。阿弥陀佛……

 

***********************************

参考文献:

~Fin~


附:本篇完整版

附:经济史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