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3:中国芯片的“技术追赶”之路?----“天时地利”齐备,唯缺“人和”re

前文提要:

贸易2:如何在贸易竞争中胜出?东北为什么振兴不起来?---- 全看“比较优势”

  • 一国若想在残酷的国际竞争中胜出,必须顺应天赋、取得“比较优势”
  • 一国的“比较优势”并不是一成不变 ---- 随着资本不断积累,前“劳动密集型”国家将逐渐转型为“资本/科技密集”国家:比如工业革命之后的英国;二战后快速复苏的日本等等;
  • 一国的“比较优势”不仅取决于你自己,更是取决于“你的对手”---- 因此每个国家都必须审时度势顺应时代的潮流,及时做出必要的调整

那么,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国家”---- 中国能否参与【高级产业:芯片】国际分工呢?

本篇,就让我们来聊一聊产业升级方面的话题。

 

****************<目录>****************

一、基本原理:产业链的【动态升级】

  1. 产业链的【静态分工】---- 由【比较优势】决定
  2. 产业链的【动态升级】---- No king rules forever

二、历史:芯片(半导体)产业的【动态升级】之路

  • 第一阶段:美国【创新】--> 日本【承接】的循环
  • 第二阶段:【承接人】变更,产业链分工【细化】

三、中国芯片的【技术追赶】之路?

  1. 前人经验总结:地利、天时,人和
  2. 中国的现状:唯独缺乏“人和”
  3. “逆天改命”的可能性…...

附:我们还能干什么?……

 

**************<正文开始>**************

一、基本原理:【全球产业链】的【动态升级】

 

1、产业链的【静态分工】---- 由【比较优势】决定

贸易2所说:在同一时刻,各贸易参与方之间的分工由【比较优势】决定。包括但不限于:

1)“生产要素禀赋(先天资源存量)”比较优势:

  • 各国【生产要素】间的【相对稀缺度】不同,将导致【要素价格】存在【国际价差】
  • ---- 比如:劳动密集型国家将拥有更便宜的工资

对于一国来说:更多地】使用【本国低价要素】的产业,将获得“比较优势成本更低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下,各国的产业结构资源配置,都将逐渐向“比较优势行业集中:

最终形成了当今全球产业“三极分布”的格局

  • 1)劳动密集型产业:各级制造业 ---- 主要都在亚洲;
  • 2)资本密集型产业科技、金融等 ---- 主要在美国和欧洲;
  • 3)资源密集型产业石油、农业等 ---- 主要在拉美、中东、澳洲;

2)“科学 / 生产技术”比较优势:

  • 针对特定产品“机会成本”最小的生产者,将赢得“比较优势”
  •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该产品的生产,将逐渐向“比较优势”的赢家集中:

“机会成本最小”反过来说就是“利润率最高

  • 发达国家的资本家,往往会优先投资那些更为尖端、门槛更高的产业
  • ---- 尖端行业缺乏竞争、易获取垄断地位,赚取较高的“超额利润率”
  • 因此,纵使一国已“全产业链制霸,该国资本也不会“全面开花”地“每样投一点”,而是集中于少数几个最有优势的产业
  • 反之,就算一国“没有一样产业比得过别人”,也能通过选择“相对来说机会成本最低”的产业,来参与国际分工。

最终,静态(同一时刻)下,各国的产业链分工往往呈现下图所示的格局

2、产业链的【动态升级】---- No King Rules Forever

 

在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

1)一国的“弱势产业”将不断被舍弃

途径一:被迫舍弃:激烈的竞争,让“强者更强、赢家通吃

根据Melitz的“新新贸易理论”(2003),国际贸易的深化(竞争的激化),将带来“强者更强、赢家通吃”的局面,即:

  • 单一产业内的企业数越来越淘汰,而活下来的少数强者独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 整个行业的就业人数越来越低(规模效应、效率提升),淘汰企业的员工将被迫转行;
  • ---- 这样的大趋势,就迫使每个国家必须舍弃自己的弱势产业,而专注于发展最强的产业;
  • ---- 若不是这样,必将在残酷的国际竞争中被“教做人”,投资血本无归

途径二:主动舍弃:“资源的诅咒”,让“追二兔者,不得一兔

参考:贸易5:为什么苏联/俄罗斯制造业【注定搞不好】?---- 从“资源的诅咒”说起

  • 长期来看,一国的【进口】和【出口】必将【达到平衡
  • ---- 即:当外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国的【总出口额】是固定的
  • ---- 若一国过于留恋旧弱势产业、不肯放手,那么这些旧产业势必将挤占优势产业的出口额降低优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阻碍产业升级
  • ---- 用老祖宗的话来说就是:“追二兔者,不得一兔
(附:造成这一现象的内部机制是“实际汇率”的“自我调节功能”:
参考:贸易4:为什么“贸易顺差”终将消失?----“实际汇率”的自动调节机能

2)一国的“强势产业”也将不断更替

  • 首先,只要人类进步不止,新产业就会不断诞生
  • ---- 人类总体可从事的产业维度越来越多

在现实中,新产业诞生过程往往表现为

1)顶尖国家(如:美国)

  • 拥有最强的科技实力,往往是新产业的直接发明者、也是专利权所有人
  • 顶尖国家的资本家会将资源转投新产业、赚取更高的垄断超额利润率
  • 而这个过程,将给顶尖国家的【原】优势产业带来“资本挤出效应”和“资源的诅咒---- 出口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下降投资回报减少
  • 总有一天【原】优势产业将变得彻底【无利可图】,最终被顶尖国家“让渡”出来

2)次发达国家(如:日本)

  • 次发达国家往往拥有更低的劳动成本在顶尖国家已无利可图的【原】优势产业,若是放到次发达国家,则仍能赚钱!
  • ---- 通过“买断专利”或“特许授权”的方式,次发达国家可以从顶尖国手中获得核心技术;经过融会贯通后,由次发达国生产的、更加价廉物美同款产品,将迅速取代原版。最终完全“承接”该产业,成为新领军人!
  • 而与此同时,“上天是公平的”,在“承接”顶尖国家原优势产业的同时,次发达国家自己的【原】优势产业也面临着同样的命运:资本被挤出、出口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 ---- 最终同样只能被“让渡”出去,由更下一档的发展中国家“承接”!如此不断循环往复。

总体来看,就如下图所示:这就是国际产业链分工的【动态升级】!

例:服装/纺织产业的动态升级

例:家用电器产业的动态升级

最终,“No King Rules Forever”,没有人能逃脱“不断更新换代”的命运。


二、历史:芯片(半导体)产业的【动态升级】之路

 

同样道理,芯片产业的发展(最早是“半导体”),必定也符合上述规律:

第一阶段美国【创新】--> 日本【承接】的循环

1-1)美国【创新】(1947):第一代半导体产品:晶体管

  • 下图右边:这种如今劳技课上常见的小零件,在当年看来却是一次巨大的科技进步,晶体管的发明者(三名美国科学家)还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 下图左边当年无论是基础科学还是生产技术,都由美国人垄断因此,纵使当年日本人的工资只有美国的1/10,也只能“望晶心叹”。

1-2)日本【承接】(1959):

在随后的10多年中,日本通过下述努力,逐渐【承接】晶体管的生产

  • 技术引进日本索尼通过日本通产省特别外汇额度购买美国专利
  • 改良更新在充分消化了引进的晶体管技术之后,日本利用国内廉价劳动力生产出了更加价廉物美的版本,快速占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
  • 生产替代到了1959年,日本晶体管年产量已超8000万,成为世界第一;1960年产量更是突破1亿,完全取代美国,成为晶体管产业王者

2-1)美国再创新(1960):第二代半导体产品:集成电路

下图右边

  • 其实,就在日本人还在努力学习晶体管技术的同时,美国科学家/资本家们一刻也没有闲着:他们继续向半导体产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科研
  • 最终,美国科学家又于1960年率先发明了第二代半导体产品:集成电路(这正是日后计算机的技术基础)
注:如前文论述的那样,美国作为新产品的发明者专利权所有人,将获得垄断地位极高的超额利润率---- 这会原优势产品(晶体管)形成挤出效应,使其逐渐无利可图;
---- 也许正因如此,美国人也(才)愿意将原晶体管技术卖给日本人
同时,“美国新产品发明的时间”和“日本在旧产品取代美国的时间高度吻合(1960)这一点,想必也绝非偶然

2-2)日本再【承接】(约1966~1969)

与晶体管时期一样,日本通过一系列努力,逐渐【承接】集成电路的生产

  • 技术引进 + 改良革新日本企业利用从晶体管上赚来的第一桶金,自主从美国引进集成电路技术,并发挥工匠精神、加以改良,甚至与美国企业开展合作
比如:1963年日本NEC从美国仙童半导体引进平面光刻生产工艺;
1966年日立与美国RCA合作研制MOS型晶体管,发布了第一代MOS集成电路HD700;
1969年夏普用美国罗克韦尔的MOS大规模集成电路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MOSLSI计算器,等等。
  • 生产替代最终,同样是在廉价劳动力的加持下,价廉物美的日本产集成电路逐渐取代了美国原版完成了产业【承接】
而与此同时,离美国科学家研发出下一代半导体产品:原始CPU,已没有多远了。
图左:夏普产:QT-8D

后面的故事,基本就是上述流程的【循环重复,这里仅一笔带过:

下图左:第三代半导体产品:原始CPU(1971):

  • 还是美国【创新】--> 日本【承接】
  • 甚至,随着日本自己的科学技术也逐渐发达后来英特尔干脆把CPU的一些设计研发工作也外包给了三菱NEC日本公司

上图右:第四代半导体产品:DRAM内存 / 硬盘 / 存储器

  • 这一时期也是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巅峰 ---- 到了1987年,半导体产业营收最高的10家公司中,有一半都是日企、占据了全球54%市场份额

第二阶段【承接人】变更,产业链分工【细化】

1990年代前后,发生了两个重大变化

第一:日美贸易战广场协议:日元汇率飙升,劳动力不再廉价

参考:资本5:看懂日本“失去的二十年”---- 中国版恐怕也早已悄然开始

到了1980年代,快速崛起的日本已经成为了美国最强劲的竞争对手:

  • 价廉物美的日货让美国人无法招架,大量美企破产倒闭员工下岗失业
  • 日美贸易常年不平衡、美国连年产生巨额贸易赤字
  • ---- 最终,在巨大的社会摩擦下,美国发起了“日美贸易战

双方经过多轮磋商、签订了一系列协议,旨在缓解日美之间的贸易不平衡。

而其中带来质变的,当属1985年的《广场协议》

  • 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汇率1年内升值80%、5年内升值200%,10年内升值了近300%
  • 而在国际贸易中,汇率将直接影响【价格】---- 高达300%的汇率上升立刻让日本的廉价劳动力优势荡然无存极大地打击了日本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 曾经称霸一方的日本企业利润率大幅下降、为了生存不得不将工厂外迁至劳动力更为廉价的国家。日本半导体产业也就此衰落

而就在日美“鹬蚌相争”之时,韩国人抓住了这个机会,复制了【日本经验】!

  • 廉价劳动力韩国人的工资比广场协议之前的日本还要便宜;
  • 生产技术在众多亚洲国家中,韩国的技术仅次于日本;而更关键的是:韩国跟美国也是盟友关系技术引进方面没有太大的障碍 ---- 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兼备
  • ---- 最终韩国通过同样的方式,迅速取代日本、成为半导体产业新王者!
参考上面的示意图(非实际数据):
1)当日元汇率上升为原来的300%,以美元计价的日本劳工工资也将上涨为原来的3倍!(比如:从原来的7k变成2万/月)如此一来,劳动力成本只有5k的韩国,将赢得巨大的比较优势
2)后续中国台湾(台积电等企业)也是采用了类似的方式后来居上。虽然,台企在技术引进方面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最终通过各方努力也取得了成功。

 

第二:全球化深化,产业链分工越来越细

  • 随着全球化的深化,激烈的国际竞争使得半导体(芯片)产业的分工越来越细
  • 如下图: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包办全部的生产工序了!
注:导致分工越来越细的深层机制是什么?
---- 还是那个基本原理:机会成本最低”的生产者,将获得“比较优势
设计研发为什么由美国垄断?---- 美国拥有现成技术机会成本为0
代理加工为什么由亚洲国家垄断?---- 廉价劳动力加工成本压至最低
光刻机为什么由荷兰垄断?----(其中固然有科技方面的因素,但归根结底)光刻机、除尘机、减震仪器等精密仪器都是高级资本品 ---- 资本密集型国家(特别是负利率的欧洲)显然将资本品生产方面拥有“比较优势

最终,现代国际贸易中,经常出现“同一产业内部三极分布”(如下图所示):


三、中国芯片的【技术追赶】之路?

 

1、前人经验总结:地利、天时,人和

前人的经验告诉我们,若想成功,必须讲究“地利、天时,人和”:

1)“地利”:即“生产要素禀赋”(资源先天存量)

  • 如前两篇反复在说的,只有顺应天赋、扬长避短,才能事半功倍
  • 中国跟当年的日本和韩国一样,都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国家----“廉价劳动力”是目前中国的唯一“比较优势”
  • 因此,在芯片产业链的三极分工中,唯有走“劳动密集型的代理加工”路线,才可能成功
再一次:任何zuo死的“逆天赋尝试”,都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被别国“教做人”,投资“白白打水漂”……
比如科技研发方面:你需要投入大量研发成本,而坐拥现成技术的美国机会成本是0
精密机械(资本品)方面:你的融资成本一般是5%~6%,而荷兰作为欧洲国家是负利率… 你怎么跟别人竞争?

2)“天时”产业链总会动态升级,但必须讲究“时机”

  • 如前文所说:“No KingRules Forever”---- 前人日/韩/台绝对不可能永远霸占芯片产业的王者地位,总有一天,中国将“继承”他们
  • 但与此同时,“要想奔跑,必须先学会走路”---- 若想【承接】更先进的芯片产业,我们必须首先拥有上一级产业基础技术。否则,就算我国劳动力再便宜,技术底子不够的话,也学不会啊!
  • 另一方面,如前文所说,顶尖国家往往只有在“开发出了更新的产品、旧产品无利可图”的时候,才愿意将技术卖给你
  • ---- 这就告诉我们:必须耐心等待“时机”。过早和过晚都可能带来投资打水漂。

3)“人和”“学生”必须跟“老师”搞好关系:,让他“愿意教你

  • ---- 私以为,这应该已经是【常识】……
  • 先不说什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之类的“传统师德”… 就说,如果你是“老师”,而你的“学生”天天在你家门口骂街:“走着瞧吧,万恶的XXX!等老子学会了你的技术,就是你的灭亡之日!!到时候,将由我来重铸这个世界的秩序!!”
  • ---- 面对这样的“学生”,你会愿意教他么?……
《魔兽争霸》里的“孝子”,还是早点摁死比较好……

2、中国的现状:“地利天时”齐备,唯缺“人和”

1)地利

  • 人均GDP(正比于工资)仅为韩国的1/3
  • ---- 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是合适的承接时机

2)天时:

  • 在芯片的下级产业:家电生产方面,中国企业已称霸全球(海尔、美帝,格力等),甚至部分外资已经开始撤出中国、准备让渡给越南了!
  • ---- 中国生产技术已经过硬,若现在承接芯片代工,时机正好合适

3)人和:

  • 然而,中国唯一、也是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人和”
  • ---- 无法像日韩当年那样,从美国等发达国家引进【先进技术】
  • ---- 即:“老师”不愿意教你……
具体请参考:《从华为高端芯片绝版说起:芯片的前世今生
美国等国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巴统”与“瓦协”
1949年11月,在美国的提议下,一个名为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Multilateral Export Controls)的组织秘密成立… 其宗旨是【限制】成员国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技术】… …… 中国在【被禁运】国家之列
“瓦协”成员国对被禁运国的策略是N-2,即只出口比目前最先进技术低两代的技术,芯片技术也是一样。再加上中间拖延和落地消化,基本上中国拿到手的技术差不多要落后三代左右

一旦没有最新技术,中国大陆的芯片产业,将永远落后外国一截

  • 当你能造28nm级芯片时,外国已经能造14nm了;
  • 当你刚开始挑战14nm级芯片时,外国已经有5nm了;
  • 当你还在纳闷怎么可能5nm的时候,外国已经冲击2nm了;

---- 在如此巨大的技术差距下,谁会特意来买你的“二流芯片”呢?......

3、“逆天改命”的可能性……

前一段时间,关于“芯片”的新闻和讨论都已经有不少了:

其实归根结底,真正的【核心问题】只有一个

劳动密集型”的中国,想通过“自主研发,既要“科技”方面赶上“科技密集型”的美国;又要在“资本(光刻机设备)”方面赶上“资本密集型”的荷兰......

  • ---- 这真的可能吗

 

关于这个问题的经济学解释,前面已经说的很明白了… 我想已无需重复。

而且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其实已经有很多了啊:

1)比如:只要学生努力读书,就一定能拿全班第一了吗?而类似的还有:

  • 只要运动员努力训练、教练拼命鞭策,就一定能拿奥运冠军了吗?
  • 只要给彬老湿足够的投资、比如给我10个亿,我就能拿诺贝尔奖了吗?
  • ---- 显然不是那样啊… 如果光努力就有用,那么大家都是世界冠军了…
  • ----“乌龟想要超越兔子的唯一机会,就是兔子偷懒、不再努力

2)而现在不光是“对手”多努力的问题,还有“教练”不愿意教你的问题…

  • ----“闭门造车”、“面壁画竹”的结果几何… 老祖宗们几千年前就明白了…

3)又比如:下面这个,已经是【40年前】的报纸了…… 其他不再赘述。

因此,当最近看到这样的新闻,彬老湿真的一点也不意外……


附:我们还能干什么?……

 

1、(效果小)最大限度利用N-2技术,先抓住低端市场:“做我们能做的”…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产业一定要升级,哪怕先从低端做起来,也聊胜于无

比如:低端消毒机器人:

  • 下图左边:只要能行动+喷消毒液就行了,不需要很强的科技
  • 凭借低廉的成本,就算是机器人之王日本也会对中国货产生进口需求
P.S.:说到这个:日本在退出芯片(半导体)产业之后,到底干嘛去了?
下图右边日本“承接”了更高一级的机器人产业的王者地位
---- 人家的机器人妹纸已经可以直接跟宅男们对话了…

2、(效果…...)“以史为鉴,方为…”、“诶,其他【同学】都是怎么做的?

1)“同学”日本 ---- 一度被“老师”视为“国耻”

然而,在该同学“改邪归正”后,

在“老师”的教授下,迅速脱胎换骨

进一步参考:《麦克阿瑟对日本的改造1》《麦克阿瑟对日本的改造2》:

如今早已“泯恩仇”,相互铭记惨痛历史、珍重和平

2)“同学”越南 ---- 跟“老师”打了整整十年仗:美伤亡远超“抗美援朝”

结果现在同样早已“泯恩仇”

  • 美国纪录片《越南战争》问世,真实还原了曾被美国政府隐瞒的战争真相
  • 美越老兵经常互访交换战争期间的惨痛记忆;后来当上参议员的美国老兵更是发起项目帮助越南建设学校、清除田间的遗留炸弹等
  • 等2015年(越战结束40周年)奥巴马访问越南之际,两国早已成为重要贸易伙伴

2019年,特朗普特地选在越南会见金正恩 ---- 想要传达的意思很明显

3)“学生”:中国 ---- 其实,曾三次【被“老师”拯救】

第一次:间接拯救

  • 下图是1945年抗日战争末期的局势图:红色区域全都已经沦陷
  • 反过来说:要不是1941年美国对日本石油禁运(对侵略行为的制裁),导致日本zuo死对美宣战、调走了大半精锐 ---- 中国早就被日军踏平了

第二次:直接拯救

第三次: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合作

特别是:后来力排众议让中国加入WTO

参考:饭统戴老板:1999,中美逆转的48小时
“…(加入WTO)这里面,无数普通人的【命运得到了改变】:他们或是在东莞的工厂里打工攒钱,或是在昆山的仓库里跟踪订单,或是在省际的高速上驾车运货,或是在深圳的写字楼里熬夜加班……这些普通中国人的勤奋、坚韧、智慧、磨难串联在一起,就是中国奇迹最重要的部分。”

总之,不管怎么看,【中美关系】的起点都比日美和越美【好太多】了啊?!

  • 然而… 现在却…… “老师”到底为什么不愿教你了??
  • 左图=1978 --> 右图=2020,42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要说“信息安全”?---- 那么,日货PlayStation同样风靡世界、日本公司拥有几千万美国人的账号信息为什么美国却从不担心

到底是什么,让“学生”中国如此“与众不同”?

别人都是“冤家宜解不宜结”---- 而你们靠这种嘴炮,就能赢得世界的尊重了吗?(《我的战争》宣传片)
而这,其实又是两家曾经的“救命恩人”......

3、(效果……)祈祷………………………………………

1)如下图:……

2)必须赶在其他“同学”(如越南 / 印度)超上来之前……

3)Love & Peace(不多解释了)……….

注:为什么“效果”是“……”?
---- 在时代的大潮流面前,个人永远显得那么渺小……

 

~Fin~


附:《贸易篇》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