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7:看懂美国“大萧条”---- 中国离“大萧条”还有多远 re

前文回顾:

资本6:看懂【中美贸易战】:iPhone产业链的【去美国化】和真人版《美国队长3:内战》

 

美国1929~1932年的“大萧条”,相信大家多少有所耳闻。“大萧条”期间“美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情景,经常成为国内教科书中“万恶的资本主义”的写照。

  • :美国工人大量失业、一职难求(失业率一度高达25%+);
  • :高失业让美国家庭穷困潦倒、只能排长队领救济粮
  • :而另一方面,资本家手边则有大量商品卖不出去,牛奶只能倒进河里… 最后连美国民众都不禁感叹:“资本主义要玩完了!

这一篇,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大萧条”到底是怎么回事

 

****************<目录>****************

 

一、“大萧条”的成因:

  1. 本质:商品市场【供求失衡】---- 产能过剩、而消费能力不足
  2. 背景:一战特需、资本过度积累,劳动分配过低
  3. 导火索:一战结束(外需灭失)、农业恐慌,金融泡沫崩坏

二、“大萧条”的解决 ---- 对症下药

  1. 去产能:削减供给、销毁过剩产品
  2. 拉动需求:“罗斯福新政”:基建拉动、提高劳动分配率
  3. 突如其来的“二战特需”

三、中国离“大萧条”还有多远?

  1. 同样的危机:不但“外需灭失”,还叠加了“供给冲击”和“资本外迁”
  2. “基建拉动”的界限
  3. “内循环”的界限
  4. “疫情特需”的界限

附:真正的 / 只存在于“理想中”的出路

 

**************<正文开始 >**************

一、“大萧条”的成因:

 

“大萧条”作为史上最著名的经济灾难之一,早已被各门各派的经济学家研究了个遍,各种说法层出不穷。

作为一贯秉承“抓大放小”原则的“超宏观经济分析”,彬老湿将从“供求关系”和“一般均衡”的视角来解析“大萧条”

*************************************
* 注:极简:关于“一般均衡”:
人类的经济活动”,就是“生产”和“消费”的不断循环
资本家生产商品-->支付工资-->家庭购买商品-->资本家回笼资金、再生产
若是没有什么“大的意外”,在市场经济体制的自动调节下,商品和服务市场”以及“生产要素(劳动)市场”都会处于“供求平衡状态”---- 这就是“一般均衡
*************************************

 

1、“大萧条”的本质:商品市场【供求失衡】---- 产能过剩、而消费能力不足

 

让我们来看一则吐槽“大萧条”的段子:

小女孩问妈妈:“妈妈,天气这么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炉子?”
妈妈回答说:“因为爸爸失业了,我们买不起煤。”
小女孩又问:“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
妈妈回答:“因为爸爸工作的煤矿,生产了太多的煤。”

很明显可以看出:“大萧条”的根本问题在于:供给需求不平衡】!

  • 供给方(资本家):拥有巨大生产能力
  • 需求方(家庭):却没有与之匹配的消费能力
  • ---- 商品市场的供求失衡,让经济循环“卡壳”了!

而商品市场“卡壳”后,其影响将逐渐波及到【生产要素(劳动)市场

  • 企业产品卖不出去越生产越亏,理性的资本家一定会【裁员、减产】;
  • 下岗失业潮会让家庭的消费能力愈发下降,加剧“卡壳”,形成恶性循环
  • 最终,这才造成了“企业生产了太多煤炭,而家庭却买不起煤炭”的尴尬场景…

 

2、“大萧条”的形成背景:一战特需、资本过度积累,劳动分配过低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需”、与资本过度积累

1914~1919年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经济遭受严重破坏,不得不大量进口农产品和军火等物资:

  • ---- 这对于隔岸观火的美国资本家们,无疑是“天降横财”!
  • 面对巨额的海外订单,美国的工厂和农场都开足马力生产
  • 最终,在“一战特需”中,美国资本家们个个赚得盆满钵满、资本快速积累,工农业产能快速提高;同时,汽车、房子、收音机等新式消费品快速普及;爵士乐、舞蹈,权利运动等新文化快速流行、引领世界;
  • ---- 后人甚至将美国1920年代的异常繁荣称为“咆哮的二十年代

然而,突如其来的繁荣,往往会使人盲目 ----

  • 面对“做不完的欧洲订单”,美国人不知不觉之间,积累了太多的资本(=总产能)---- 开足马力生产的“美国制造”,不但能cover美国自身的需求,更是能覆盖大量欧洲的需求;
  • 反过来说,若是没有欧洲的“外需”,光凭美国国内市场,根本消化不了“美国制造”的恐怖产能 ---- 无形中,美国经济对出口的依赖越来越
  • 特别是美国农业---- 其实,美国是世界头号农业强国:作为移民国家,美国人口很少、却拥有比中国更大、更富饶的良田,非常适合机械化的大农业---- 这农业效率,怕是达到中国的百倍!
  • 大量农产品被生产出来,而美国人自己根本吃不掉,只能依赖对外出口!

 

2)“城市化”加速、与劳动分配过低:

随着美国经济的腾飞,“城市化”进程大幅加速

  • 农业机械的普及,让大量农业雇工被机械取代、成为剩余劳动力只能进城谋生
  • 配合着制造业的繁荣,这一时期美国的城市数量大增、快速吸收了转行的农业剩余劳动力 ---- 最终,整个1920年代成为了美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时间节点,城市化率达到50%

然而,如:资本3:看懂【城市化】---- 城里人的实际工资,为什么曾多年不涨?所说:

  •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剩余劳动力耗尽之前),面对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资本家根本没有“涨薪”的动力 ---- 城里的实际工资将长期被抑制!
  • 只有等“农村剩余劳动力”耗尽、城市化第一阶段基本完成,即:到达“刘易斯转换点”之后,资本家才不得不通过“涨薪”的方式来吸引更多劳工:
  • ---- 届时,城里人的实际工资才会(和农业雇工一起)开始上涨
如下图: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也出现了一样的现象实际工资18年没涨

最终,一方面【产能 = 资本家总收入】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工人工资】则长期被抑制

  • ---- 很明显,这一阶段中,劳动分配率过低资本家们都赚得了暴利
  • 大部分的社会财富都聚集在资本家手里!贫富差距迅速拉大!
  • 据维基百科记录,该时期美国制造业产值上升了50%,但制造业的工资几乎没有变化(仅+2%);而新增就业方面,往往也集中在生产率低、工资低的低端服务业。

然而,社会的主要消费力量还是普通工人和农民(消费倾向很高,而手握大量利润的资本家们消费倾向反而很低(还有不少“守财奴”)---- 财富聚集在资本家手里,将抑制社会总需求、进一步加剧消费能力不足的现象!

 

3、“大萧条”的导火索:一战结束(外需灭失)、农业恐慌,金融泡沫崩坏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既然“一战特需”可以成就美国1920年的异常繁荣;那么“一战的结束”自然也能成为“大萧条”的导火索

 

1)外需灭失一战终战、贸易战:

  • 随着1919年一战结束、以及欧洲经济逐渐恢复,原本的“欧洲外需”迅速消失 ---- 早已习惯了“满功率生产”的美国资本家们,立刻面临产能过剩!
  • 资本家们只能进入痛苦的“去产能”环节!---- 降价大甩卖裁员减产,甚至直接破产倒闭 ---- 美国经济开始走向萧条;
  • 而在这一过程中,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出台了饱受诟病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妄图通过贸易保护来独善其身 ---- 而这一举措立刻招致其他国家的报复性关税,据说一度使全球贸易体系濒临崩溃
  • 最终,美国的外需再次大幅下降 ---- 出口由1929年的52亿元下降至1933年的17亿,其中受打击最大的就是产能过剩严重农产品,例如:谷物、棉花、烟草、木材等;

 

2)“农业恐慌”、银行挤兑,恶性循环

  • 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往往很低 ---- 随着需求下降,农产品价格将以更大的幅度下跌:仅大萧条的4年间,就跌去了60%!

农业出口额和农产品价格双双崩溃,让许多美国农民血本无归、无力偿还银行贷款,一时形成“农业恐慌;而农业信贷的坏账集聚、又加剧了金融风险,导致银行挤兑事件频发 ---- 一步一步走向恶性循环

大萧条期间的银行挤兑

3)金融泡沫崩坏,与市场信心灭失

随着外部需求下降,投资实体经济已无利可图,于是,资本家手头积攒的盈余资金就被大量投向股市

道琼斯工业指数从1919年一战结束时的100点不到,迅速蹿升至1929年的最高386点,翻了将近4倍,形成了巨大的金融泡沫

而另一方面,萧条的经济根本无法对股市提供任何基本面支撑;一旦资本家手边“无处可去”的盈余资金耗尽泡沫也就到头了:---- 最终,仅1929年10月股市就跌去了1/3,而到1932年最终见底,道指一共跌去了89%!

最终,萧条的经济让底层工人和农民穷困潦倒、股市的暴跌让一度暴富的资本家们也“一夜回到解放前,而陆续爆出的银行倒闭事件,更是让全国上下风声鹤唳、投资意愿和市场信心降到了历史最低“大萧条”就在这样的气氛中被推向了最高潮……

*****************************
*注:后世经济学家,特别是货币主义学派,往往会将“大萧条”的责任归结于美联储 ----“美联储不该任由银行破产,而应及时救助、缓解恐慌,重振市场信心!正是美联储的失策,导致一场普通的经济倒退最终成了大萧条!”
而实际上,读了上述历史后我们就会明白 ----大萧条”的种子,早在1914~1919的一战时期,就已经埋下了;后来,在一战结束后的“需求冲击”中才逐渐发展为“经济危机”;最后,只有当经济危机下的破产倒闭潮传导到银行系统时,才成为“金融危机”(之前根本就没有美联储什么事儿)---- 而这,已经是10多年后的“后话”了……
所以说,经济问题,还是要从“经济”视角去寻找解答。
*****************************

简单总结:

  1. “大萧条”始于“一战终战”所引发的“外部需求灭失”,导致“商品市场产能过剩”;
  2. 而商品市场的供求不均,又会通过“一般均衡”体系传导到“生产要素市场(劳动)”,导致普通家庭失业降薪、市场消费能力进一步下降 ---- 这又会加剧商品和服务市场的产能过剩,引发恶性循环
  3. 最终,“大萧条”才成了人类经济史上恐怕是最有名的一次经济灾难。

二、“大萧条”的解决 ---- 对症下药

 

既然“大萧条”的本质是“产能过剩,那么聪明的解决方法,自然是“对症下药”:

 

1、去产能:削减供给、销毁过剩产品

农业资本家们,大量销毁“过剩”的农产品 ---- 比如:用小麦和玉米替煤炭做燃料;把卖不掉的牛奶直接倒进密西西比河,使之一度成为一条“银河”…

“看!黑心的资本家们宁愿把牛奶倒掉,也不肯分发给穷人!”---- 这样的情景更是成了国内教科书上“万恶的资本主义”的写照。

*****************************************
* 注:然而从现代经济学视角来看,这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1)经济永远是一个“生产”和“消费”的循环,而“白送牛奶”这样的事情,会阻碍今后正常牛奶的生产、从而阻碍奶农将来的消费 ---- 这只会让经济循环更加“卡壳”、萧条更加恶化;

2)市场经济体制讲究资源的高效分配,而“白送”行为中也涉及到资源的投入:比如运送、分发过程中的人力费用 ---- 如果没人承担这个费用,那么资本家只会“越送越亏”,谁会傻呵呵地去做这个事?

3)更何况,时至今日,“产能过剩”在中国也早已成为“常态
你会因此就说:“中国也是万恶的资本主义!!”吗?(题外话:其实还真就是…不过不多扯了…)
4)因此,作为一个理性的现代人我们应该知道:这从来就不是什么“万恶”和“剥削”的问题 ---- 一切都是“产能过剩”惹的祸,其背后是生产商(比如果农)的管理能力不足:没能正确地评估市场需求、因此投入了过度的生产资料;
这样的问题,应该通过完善市场机制来解决:比如更通畅的信息渠道(比如:记录了零售商销售情况、和果农种植情况的公共数据库);通过科学的统计学方法、为农业生产做出指导,让农作物选择更加合理;完善现代化农产品期货市场、帮助农民分散农业风险,等等;

5)反观:日本在这方面就做得相当好:
a)“朝鲜特需
类似“一战特需”,1951年的“抗美援朝”也给日本带去了“朝鲜特需”,大量美国订单让日本的工业迅速重振 ---- 然而,在那个过程中,日本人并没有像美国人一样盲目扩大产能,而是居安思危:提前意识到朝鲜战争早晚会结束,不可能永远依赖朝鲜特需,而是必须大力提振内需 ---- 最终,日本国内消费品产业快速繁盛,从“黑色三兄弟(黑白电视、洗衣机、冰箱)”到“白色三兄弟(彩电・车・空调)”,再到“手机・照相机”及“游戏、动漫等文化娱乐”---- 形成了良好的“内需循环”!
b)强大的“农业协会”
让当地农民的种植和销售更有组织、更高效;
c)2020年疫情中的“口罩供应”
在日本政府要求夏普等大公司转型口罩生产、支援抗疫时,夏普负责人当即就明确提出:疫情只是一个暂时性的“供给冲击”,当口罩的缺口高峰过去后,立刻会面临产能过剩,到时候我们生产的口罩卖不掉怎么办?---- 最后,是安倍政府给企业出具了兜底(卖不掉的口罩将由政府统一采购)后,日企们这才敢大刀阔斧地转型口罩生产 ---- 所以说,擅长从历史中反思的民族,绝对不会弱!
*********************************************

 

2、拉动需求:“罗斯福新政”

为了应对“大萧条”,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也就是著名的“罗斯福新政(New Deal)”:

第一:政府带动公共投资

1)基建

  • 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牵头,开展大型基建工程;
  • 政府优先雇佣失业工人、为他们提供收入来源,保障基本的生活消费

2)军事特需

  • 政府扩大国防军事采购,帮助消化过剩的产能;
  • 注:当年的日本正是采用了这种方式应对大萧条的冲击 ---- 单就经济刺激来说确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这间接助长了军国主义,最终让日本走上了不归路;

 

第二:提高“劳动分配率”、缩减贫富差距

1)导入最低工资制度强迫资本家提高工资,增加“劳动分配率”---- 缩小贫富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倾向

2)规定最高工作时间:将最高工作时间定为1人1天8小时 ---- 这将迫使资本家雇佣更多的工人,而无法再要求原来的工人无限加班;

3)公会组织的建立:保护工人权利、增强议价能力,进一步提高劳动分配率

4)导入失业保险机制:就算暂时失业,工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也能得到保证 ---- 斩断“裁员 → 无法消费 → 加剧产能过剩”的恶性循环;

5)导入累进制所得税和财产税:增加对富人的税收:缩小贫富差距、提振社会消费;

***********************************
* 注1:这样的政策,一开始显然会遭致各路资本家的反对。然而,据说当时罗斯福总统直接对资本家们挑明:“你们要么自行捐出50%的资产、来维持公共社会的运转;要么,就等着面临一场苏联式的共产主义革命吧!
最终,资本家们选择了前者。据说老Joseph・P・Kennedy在回忆录中写到:“在那些日子里,我曾说过愿意分出一半财产 ---- 如果我可以确定法律与秩序能让我保有剩下的一半的话
所以说… 有些事情完全可以在皿...、法...的基础上进行… 反过来,那些不分青红皂白就把资本家OOXX了的行为,只会破坏社会生产力、减少工作岗位,让劳工处境更加凄惨,完全帮了倒忙…
参考:经济史1:现代西方经济学是如何解释“资本家剥削劳工”的?

* 注2:这样的政策,只有在“劳动分配比率过低”的特殊时期才有效
---- 如前文介绍,“大萧条”期间是美国城市化的高峰期大量剩余劳动力工资常年不涨、而资本家则获取了暴利劳动分配率过低、财富过于集中于资本家之手,阻碍了经济循环 ---- 只有这时候,提高劳动分配率的政策才会有效!
而在现代社会,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早已基本结束。在就业市场充分竞争的情况下,劳动工资早就向边际生产力看齐:劳动分配充分、不再过低
因此,在当代社会,盲目“提高最低工资”、“强化工会议价”的行为,只会起到反效果:导致那些在最低工资线上经营的小商户破产倒闭、经济反而恶化!这里就不多引申了。
***********************************

 

第三:宏观调控:

1)刺激物价温和通胀,迫使更多的工资转化为消费支出

  • 其实“政府带动基建投资”就是手段之一:在基建过程中,“社会消费品”并没有增长、而民众手头的“货币购买力(政府发放的工资)”却增加了:
  • ---- 等于是“凭空印钞”,人为刺激了“通货膨胀”;

2)停止「美元和黄金的自由兑换」、民间黄金强制充公 ---- 这使得美元瞬间贬值40%:刺激民间更多地消费、同时也是提高了国际贸易竞争力(不过这是损人利己);

3)明确市场信号导向政府明确申明:社会产能已经过多、因此新工厂是不需要的、绝不新设,现行政府刺激案仅用于消耗现有过剩产能 ---- 避免民间过剩产能再次集聚。

 

3、突如其来的“二战特需”

最后,让美国彻底摆脱“大萧条”泥潭的,是1939年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 与“一战特需”非常类似:巨大欧洲军需订单(外需)、以及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美国自己的战争需求,让原本过剩的产能瞬间全开 ----【3天修好约克城号】、【5年造150艘航母】等产能奇迹,在让日本惊掉下巴的同时,更是直接扭转了太平洋战场的战局;
  • 全面战争带来的社会总动员,更是让美国的失业率几乎降低为0%
  • 参考维基百科的记载:…全世界的大多数国家于1933年开始从大萧条中复苏。美国的复苏开始于1933年初,但直到1940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仍然没能回到1929年的水平、且失业率仍高达15%(虽然,跟1933年的25%比已下降了近一半)
  • ---- 因此,经济史学家的普遍看法是,大萧条二战的打响而终结

简单总结:

  • 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 ---- 这更加证明了:“大萧条”的本质,是供求不平衡

三、中国离“大萧条”还有多远?

 

以史为鉴,方为智者。

看懂了美国“大萧条”之后,我们会发现,目前的中国恐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不但“外需灭失”,还叠加了“供给冲击”和“资本外迁

1)外需灭失

2)供给冲击

3)资本外迁

---- 一样的症状、一样的味道,一样的风险!

 

2、“基建拉动”的界限:

而更加值得警惕的是,当年帮助美国摆脱“大萧条”的“良药”:大规模政府基建投资,恐怕已经无助于改善中国面临的问题了 ----

其实07年雷曼危机起,中国就一直在通过“政府拉动公共投资”的方式刺激经济几无停歇

  • 从最早只是用于救市的“四万亿投资”、到地方政府为了政绩而展开的“基建竞赛”,再到后来的“土地财政依赖”和“过度举债”现象…
  • ----“基建狂魔”早已让中国成为凯恩斯主义的究极形态…

然而但凡我们冷静想一想:根据常识:

  • ”往往只有“应急”的时候才会有效;而长期服用,身体就会产生“耐药性”了啊
  • ---- 若是平时就一直靠“蓝(基)色(建)药(狂)丸(魔)”度日,一旦真正的“大萧条”来了,同样的“”还会有效吗?……
  • 在已经“山山通大桥”、“村村通高速”的情况下,下一步难道要“家家通高铁”?…

同时,过度的“政府基建拉动”,容易造成经济结构扭曲与失衡,比如:

而巨大的关联利益(官员政绩、项目回扣等),又让“过度基建/过度举债”的现象屡禁不止:就像某蓝色小药丸一样让人“欲罢不能”… 而钢筋水泥等相关领域的产能过剩/产业结构失衡,也久久无法得到真正的抑制……

最终,所谓“制度优势”,在实现某些“外国根本不敢想象的成就”的同时,也让另一些“外国根本不敢想象的问题”被无限放大……

至少这篇文章的标题很好地点出了问题……

3、“内循环”的界限

不多zuo死,从简:

1)中国经济有着严重的“出口依赖”:

鉴于已经有人因此封号… 具体数据分析就不贴了……

2)“闭门造车”只会自绝于世界、被甩下时代的列车

f:id:EMIYA55555:20210224215635p:plain

4、“疫情特需”的界限

在疫情后期,由于中国疫情最早得到控制、产能得到最快恢复,因此迎来了一波疫情特需”:大量的外国医疗物资订单。然而:

1)“短期特需”终将消逝

  • 随着疫苗逐渐普及,“疫情特需”终将消逝:跟“一战特需”一样!
  • 而到时候,疫情之前的“需求冲击(贸易战/资本外迁等)”又会卷土重来 ---- 中国企业家们,能及时做好调整吗?
  • 而且说白了… 国内的抗疫纯粹是靠“国家强制力”… 外国人、甚至留学生出入境都受到严格控制这样的方式近乎是一种“准- 与世隔绝”状态,而且弱点明显:就像《神雕侠侣》中公孙止的武功:见(开)血(门)即破
  • 靠这种方法,前期也许可以凭借外国根本不敢想象的“国家强制力”而暂时抑制住疫情 ---- 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啊…外国都已实现“群体免疫”、餐馆 / 旅游全都陆续恢复之后,中国准备继续“强制与世隔绝”么?… 那只会形成又一轮的闭关锁国,自绝于世界…
  • 疫情若想真正结束,只有(通过疫苗的)全民免疫一条路… 到时候,就是比拼中外疫苗真正功效的时候了… 有些东西究竟如何,届时将立刻“见真章”…

 

2)来自“汇率调节机制”的阻碍

  • 在“疫情特需”下,中国的“出口顺差”和“热钱流入不断加大---- 这使中国的实际汇率快速上涨:出口企业成本骤增利润率大降
  • 最终,表面上看似“出口订单很多、中小企业生意火爆”;而实际一算账就会发现:随着实际汇率飙升,(没能力做套期保值的中小)出口企业根本不赚钱,甚至越做越亏!
  • 最终,汇率自动调节机能,将让贸易顺差逐渐消失,进一步打击出口
  • 参考:贸易4:“贸易平衡”的机理 ----“实际汇率”的自动调节作用

5、(手动删除线)“三战”特需?…… ---- 千万别……

  • 在全球普遍拥核的情况下,人类早已承受不起另一次世界大战了…
  • 我等小屁民,只能祈祷“统治者们”千万不要“骨头轻”… 阿弥陀佛……

附:真正的 / 只存在于“理想中”的出路:

其实,美国“大萧条”的经验,早就给了我们足够多的启示…

然而由于“你懂的”原因… 其中很多恐怕根本得不到实行… 所以仅一笔带过:

 

1)征收富人税、打掉“和珅”们:

2)征收“房地产税”填补财产税的空白,调节巨大的资产贫富差距

3)(手动删除线)靠工会是没用的… 中国已经过了刘易斯拐点,劳动市场基本已充分竞争、劳动分配比率不再过低;更何况官方还…… 所以小伙伴们千万不要模仿啊……

4)农业更加市场化、组织化(借鉴日本农协);提高农业关税、提振农民收入

参考:经济史2:苏联经济的真相 ---- 有大炮,却没有黄油

5)放开各种限制:

  • 放开户籍限制:进一步促进城市化、增进社会总体需求;
  • 放开文化娱乐行业的过度审核,打造真正能“销出去”的中国文化IP;
  • 适当考虑放开某些限制行业……

 

6)忍,等……

 

7)搞好国际关系,重拾“人和”:

~Fin~


附:《资本篇》总目录:

基本原理:

现象分析:

未来展望:

Finale:

资本10:新译《资本论》----“这世上全部的恶”,与“此生全部的善”